您好,欢迎来到中国动漫网! 手机版
动漫聚焦 动漫游戏 动漫展会 动漫周边 动漫家园 下载中心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动漫聚焦 » 专题报道 » 正文

中国水墨动画鼻祖:记上美厂首任厂长盛特伟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3-10-21  浏览次数:1912
核心提示:  中国影坛首屈一指的动画片创作基地,恐怕只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。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里,能够称得上大师的导演,一位

  中国影坛首屈一指的动画片创作基地,恐怕只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。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里,能够称得上大师的导演,一位是中国动画开山鼻祖万赖鸣;另一位就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创始人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盛特伟。


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盛特伟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《牧笛》曾震撼整个世界.

  盛特伟(1915.8—)原名盛松,笔名特伟,珠海前山南溪村人。1935年在上海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创作,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队,1944年参加抗敌演剧第五队。1947年在香港组织发起人间画会。

  抗战前有大量漫画作品发表在《上海漫画》、《独立漫画》上。1949年到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组织美术片组。1950年后到上海从事美术电影领导和制片工作。作品有儿童年画《拔萝卜》、动画片《骄傲的将军》等。出版有《特伟讽刺画集》、《风云集》。

  他让齐白石的画“动”了起来

  盛特伟原名盛松,曾用笔名公木,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漫画界颇负盛名的骁将,以针砭时弊的讽刺漫画见长。因在香港发表长篇漫画《大独裁者》风靡一时,被电影界领导袁枚之点名由香港返回大陆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(今长影)动画厂的筹建工作。日本动画名家方明、新四军《解放画报》主编靳夕成了他的左右两臂得力助手。五十年代初他们由夏衍从长春唤回上海,在上海这个中国电影的大本营成立了美术电影制片厂。

  1960年1月,陈毅副总理参观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后提出:“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。”这个建议与当时艺术家们的想法不谋而合。美影厂的艺术家们早就希望打破传统动画“单线平涂”的单一模式,他们希望能把中国的水墨画搬上银幕。盛特伟当时任上影厂的厂长,一同参与试验。通过反复探索,终于解决了墨韵技巧的效果,集体创作出水墨动画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。看特伟的水墨动画片好像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后,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,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,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。这是动画民族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,同时也是世界动画界的一个里程碑。当时许多外国人看到水墨动画片之后简直惊呆了,他们称这是中国真正的第五大发明。

  1981年特伟在日本京都举办中国水墨动画展,日本动画爱好者纷至沓来,纷纷惊叹于中国的水墨动画。就连日本动画艺术的鼻祖手冢治虫也表示,特伟的水墨动画使他受益匪浅。

  而《牧笛》、《山水情》、《小蝌蚪找妈妈》等水墨动画,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,特伟本人也因此荣获世界动画学会A SIF A所授予的“终身成就奖”,他也是中国影坛唯一获此殊荣的人。

  早年辍学钟情漫画专攻讽刺

  1915年的农历七月十二日,上海一个普通家庭里又诞生了一个儿子,来自珠海南溪村的父亲当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翻译,或许想让儿子像松树那样茂盛成长,给他起名叫“盛松”。小时候的盛松家境富庶,他酷爱连环画,上小学的时候就临摹连环画《三国志》、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形象。13岁那年,因父亲事业走下坡路,盛松在初中二年级时就辍学了。

  由于对人物素描颇有兴趣,辍学后的盛松就经常跑到城隍庙人像画馆门口,偷着学艺,一站就是几个小时,很快就掌握了碳素画人像的技术,并开始临摹放大照片。后经友人介绍,他来到广告画社当学徒,以此挣更多钱养家糊口。

  此后,盛松先后当过制药厂和博物馆的职员,但都难以立足。这时,他对漫画产生了浓厚兴趣,工作之余笔不离手,大量作画,并向报社投稿。一幅名为《中西科学之比较》的漫画就是盛松在报刊发表的处女作。这一阶段他的作品题材还是比较杂:社会生活、政治讽刺等都有。在大他4岁的本家侄子盛家伦的建议下,盛松逐渐以国际时事作为主要漫画题材。“特伟”就是1936年他决定专画时事漫画、国际漫画时改用的笔名,一直沿用至今,以至于几乎没人记得他原来的姓氏了。

  抗战宣传在硝烟中创作漫画

  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,漫画家叶浅予、张乐平、特伟等八人成立了救亡漫画宣传队,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指导下,从事漫画宣传抗战工作。

  1940年初,由特伟领队的漫画宣传队从桂林转移到重庆,继续出版了三期《抗战漫画》。后因通货膨胀经费困难,漫画宣传队于1941年皖南事变后宣布解散。1941年和1942年,特伟在香港出版了两本漫画选集,即《特伟讽刺漫画集》和《风云集》,是他在抗战期间的代表作品。

  创办美影水墨动画震惊世界

 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特伟受命到上海筹建美术电影制片厂。他从长春接管了一批电影器材,连同制作动画片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上海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是这样起步的。

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,特伟把三十年代制作《铁扇公主》动画片的万氏兄弟请来,拍成了闻名于世的《大闹天宫》。此后,特伟又制作了两部自己的动画创作:《骄傲的将军》和《牧笛》。前者将中国京剧的脸谱、动作和唱腔引入了动画片中,是民族元素与卡通片相结合的一次尝试;而后者则是将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片,是中国的创举。此前他们还创作了短片《小蝌蚪找妈妈》,寻找到了能够在透明的胶片上做出水墨洒在宣纸上的渲染效果。

骄傲的将军

  【骄傲的将军】

  这部《牧笛》以其独有的东方情趣和水墨美感,惊动了世界动画界。八十年代,特伟访问美国迪斯尼厂时,被那里的动画艺术家围住,要他解答如何把水墨弄上胶片并呈现墨渗淋漓的效果?他稍作解释而未将他们的技术机密道出。

哪吒闹海

  【哪吒闹海】

金猴降妖

  【金猴降妖】

天书奇谭

  【天书奇谭】

  除这2部作品之外,美影厂在特伟的主持下,还推出了许多佳作,如《哪吒闹海》、《金猴降妖》、《天书奇谭》等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1957年成立以来在国外荣获过200多个大小奖项。

  趣闻轶事

  赢玻璃球看电影当西服听音乐会

  青少年时期的特伟,很爱看电影,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看了29部电影,当口袋里没钱时,他就靠打玻璃弹子赢人家几个小钱,等凑够了钱他就会立刻跑到电影院里。当然,在现代人眼里偶尔看看电影是一种莫大享受,但在那个年代里特伟是倾其所有,这显然就属于一种痴迷了。

  青年时期的特伟,又开始酷爱音乐,上海工部局下面有一个交响乐团,乐手多为洋人,他们每周举行一次音乐会,特伟是每场必到。如果一时口袋里掏不出钱,他便会将出客的一套西服当掉而买票进去,一场也不愿拉掉。

  史海钩沉

  特伟取名自盛家伦小说

  特伟原名盛松,曾经将“松”字拆为“公木”作笔名。上世纪三十年代头几年,“盛公木”又被改成了“特伟”。若干年后许多朋友纷纷猜测“特伟”作为笔名的缘由,而特伟本人却常常是不置可否,他宁肯让别人猜去也不轻易点破。于是乎就有了“特伟出于对英国漫画家大卫罗的崇拜,故取其名的谐音”这一版本

  特伟长子盛大龙通过特伟的现夫人贾梅方得知,特伟曾向她透露:才子盛家伦曾经写过不少小说,但是他从未发表过那其中的任何一部,为何如此至今还是个谜。特伟在他当时正写作的某一部小说中看到一位主人公的名字叫特伟,于是就向盛家伦商量借名一用,说是“到期归还”。

  茅盾为《小蝌蚪找妈妈》题诗

小蝌蚪找妈妈

  当《小蝌蚪找妈妈》上映之后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。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观看水墨动画《小蝌蚪找妈妈》后,欣然命笔题诗道:“白石世所珍,俊逸复清新,荣宝擅复制,往往可乱真。何期影坛彦,创造惊鬼神。名画真能动,潜翔栩如生。柳叶乱飘雨,芙蕖发幽香。蝌蚪找妈妈,奔走询问忙。只缘执一体,再三认错娘。莫笑蝌蚪傻,人亦有如此。认识不全面,好心办坏事。莫笑故事诞,此中有哲理。画意与诗情,三美此全具。”

  后人记事

  受访人:特伟长子盛大龙(现居上海)

  周总理曾在家中宴请父亲

  年少时听我外祖母酒后提起过,但因为不是父亲亲口所说,所以不太敢相信。

  直到去年,我才从特伟现夫人贾梅和特伟原配夫人廖瑞群的一个亲戚处听说,1991年在珠海时特伟对她俩提到了这件事,也就是1949年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结束时,一拨与会的文化名人被邀请到周总理家做客,据说邓颖超还亲自下厨为大家加做了两道菜。临别送走客人时,总理对特伟也有过一段勉励话,大意是:把动画片搞好很重要,你去到东影(东北电影制片厂,在长春)一定要干出名堂来。

  可以这么说,特伟最终能够不负重托,总理的这份嘱托对他来说,肯定也是重要的精神动力。

  受访人:特伟侄女盛野(现居珠海)

  唯一一次流泪是因周总理去世

  特伟伯伯是一个很随和的人,每天早晨见面都会问候别人“早上好”,具有那种特别温文尔雅的气质。他家有一个很大的书柜,上面摆满了书。特伟和他的几个兄弟都爱好音乐,那时候他们都喜欢学唱片中的歌曲。

  1975年的时候我大学毕业,特伟的小女儿与我同龄,我毕业后曾在他的家里住过半年时间,和他的小女儿一起玩。当时特伟还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,他也是上影厂的第一任厂长和党委书记,平时工作比较忙,白天很少看到他在家,只记得他经常要去开会。

  1976年一月份的一个早上,电视里播放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。我看到特伟在房间独自摸眼泪,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他流泪。

  1990年曾来珠海南溪村寻根

  特伟在上影厂一直工作到退休。1990年的时候,已经退休的特伟被珠海一家台湾动漫企业聘请来当顾问,所以特伟在珠海住了近2年的时间,其间我还来珠海看望过他。记得我1990年来珠海的时候,还与特伟一同前往南溪村寻根,我们一起走访了许多南溪村的老人,当时许多老人都还知道盛家祠堂,但祠堂已在抗战时毁于战火,当初曾摆在盛家祠堂门口的两个石狮子,现如今也被搬到了南溪村。

  精神遗产

  宫崎骏对水墨动画推崇备至受访人:珠海资深动漫人士李宁平

  记者:特伟的水墨动画作品有怎样的历史意义?

  李宁平:《牧笛》、《骄傲的将军》、《小蝌蚪找妈妈》等这批作品,可以说是中国动漫史上的一座里程碑。这些作品对于80后、90后的人来说都比较陌生,但对于我们60后、70后的一代人来说,是看着这些动画长大的。

  这些作品当时在国际上也曾引起了轰动,多次获得国际大奖。这是中国水墨画首次被运用到动画影片之中,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会动的水墨画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影片曾在日本动漫界引起轰动,日本的动漫鼻祖手冢治虫以及宫崎骏都对水墨动漫推崇备至。抗战期间,手冢治虫在上海看到了动画片《铁扇公主》后大为赞叹,此后便将动漫引入了日本,创作了《铁臂阿童木》。因此手冢治虫也承认,日本动漫起源于中国,只是日本将其发扬光大了。

  抗战漫画顺应当时的大众水平受访人:珠海地方志办公室何志毅

  记者:特伟在抗战期间从事的漫画宣传队,起到了怎样的作用?

  何志毅: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,漫画还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,这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绘画形式,以其通俗易懂和风趣幽默的特点,很快就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宣传形式。特伟及其在抗战期间从事的漫画宣传队,以漫画的形式宣传抗战,顺应了当时大众文化水平较低的国情,对抗战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  特伟的动画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受访人:古元美术馆馆长包泽伟

  记者:特伟对于中国动漫事业有怎样的贡献?

  包泽伟:特伟是我国老一辈的漫画家,他为我国的动漫事业特别是美术电影做了很大的贡献,因此他在漫画界的影响一直是很大的。

  特伟作品的艺术形式非常灵活,敢于创新,往往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。比如他在上影厂制作的多部水墨动画电影,就结合了中国水墨画,是动漫界的一大创新。因此他的作品与欧美和日本动漫都有显著的区别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。

  爸爸很喜欢俄作曲家格林卡受访人:特伟长子盛大龙

  记者:师从西方漫画的特伟,为何能创作出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?

  盛大龙:在我少年时期特伟曾经跟我说过,他非常喜爱俄国的作曲家格林卡。在他这样的推介之下,我后来也开始渐渐喜欢起格林卡的音乐作品,比如《鲁斯兰与柳德米拉》的序曲。再到后来,由喜爱作品到喜爱其人,这让我终于弄清了格林卡这位作曲家,原来他就是第一个做到将俄罗斯音乐民族化的作曲家,这位爱国音乐家日后被全世界公认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。

  通过这样一种回顾和发现,我相信特伟从前喜欢格林卡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,格林卡他正是一个民族化的探路人,共同的情怀让特伟将格林卡视为自己的榜样,这恐怕也应当是情理中的事情。这一早期印象和推论,似乎可以佐证特伟的这种民族化情怀。

  人文观察

  他是中国动漫的远年辉煌

  上个月,“蜡笔小新之父”臼井仪人坠崖身亡,引起了“70后”、“80后”几代青年的广泛追思。有人说,怀念他是因为他的卓越贡献和天才创意。有人说,怀念他是藉此怀念逝去的美好童年。

  动画片与电影一样,都诞生在19世纪末的法国,但法国人的创造性激情似乎并没有带来产业的兴盛,动漫在后继者美国和日本那里都成为庞大的产业。

  在东方的中国,动画片要晚了半个多世纪,即便是在这半个多世纪后,中国动漫的起步也极为艰难,因为1950年代的中国,正处于狂热中,几乎说不上任何原创。就在这样的单一环境中,人到中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盛特伟,却创造了奇迹:他把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法引用到动画片制作中,拍摄了《小蝌蚪找妈妈》这样优秀的作品。“优秀”并非我自己的观感,而是当时特别是后来国际动漫界对它的评价。

  盛特伟的才华,与自己家族有关———著名音乐家盛家伦是他的侄子;更与时代有关,在他成长的青少年时期,广州与上海,都是东方的文化中心,传媒发达,以之为载体的漫画事业也很有水准。1930年代,上海《世界知识》杂志,经常转载英国著名国际时事漫画家大卫?罗的作品,年轻的盛特伟也在这个领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,被称为“中国的大卫?罗”,但他不喜欢这样的“头衔”。

  从漫画到动漫,从本土到国际,盛特伟92岁的一生也只走完了某一程,所幸的是,他还健在,如今的中国动漫,初具气象,如果能在传统文化上深挖、在技术和市场上同步迈进,大有可为。这样,耋耄老人或可兴叹:“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。”

 
 
[ 动漫聚焦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分享到:

 

 
推荐动漫聚焦
点击排行
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广告服务 | 版权隐私 | 留言反馈 | 使用协议 | 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中国动漫网    CopyRight 2013     备案号:蜀ICP备13021057号